首页> 花卉繁殖

松树的特点(松树的特点和精神)

文章来源:花卉科普最后更新:2023-12-28 13:30:47
松树的特点有哪些

松树为松科松属植物,不仅种类多,而且分布广,为轮状分枝,节间长,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,针叶细长成束,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,其“松”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松树有哪些特点吧!

树型大

松树的多数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,成熟后高达45米,胸径1.5米,而且材质好,不乏栋梁之材。中国东北的“木材之王”——红松、北美西部广为分布的高大树种—西黄松(高达75米)、原产于美国加州沿海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——辐射松、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产的加勒比松、广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和北部的欧洲赤松等等,都是著名的用材树种。

种类多

世界上松树种类将近八十余种,如油松、樟子松、黑松、赤松、马尾松、黄山松、高山松、巴山松、台湾松、北美短叶松、云南松、思茅松、湿地松、火炬松、卵果松、乔松、广东松、安徽五针松、大别山五针松、偃松、台湾果松、糖松、偃松、地盘松、新疆五针松、罗汉松、单叶松、欧洲黑松、欧洲赤松、欧洲山松、班克松、扭叶松等。

分布广

松树分布极广,在原产中国的松树中,樟子松、新疆五针松、偃松最耐寒,对热量要求最低,红松对热量要求也较低,赤松、油松、白皮松、华山松、高山松、黄山松、巴山松为暖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树种,马尾松、云南松、乔松和思茅松分布于更靠南的地区,南亚松对热量的要求最高。对湿润条件的要求,五针松一般高于二针松,但也因种而异,例如同为五针松的红松和华山松,前者比后者要求更湿润的条件,同为二针松的赤松和马尾松对湿润状况的要求高于油松和云南松。

寿命长

松树坚固,寿命十分长,专家们研究发现寿命一般都在1200年以上,我国民间有“寿比南山松”的比喻,也说明松树的寿命较长。在广西贵县南山寺后殿洞口峭壁上,挺立着一棵3千多岁的“不老松”。对于松树结实情况也不相同,有些品种5~6年即可有少量结实,15~20年时显著增多(马尾松、油松、云南松等),有些种结实很晚,如红松在天然林条件下,要到80~140年才开始结实。

适应强

松树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,可以耐受-60℃的低温或50℃的高温,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、砂土、火山灰、钙质土、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,耐干旱、贫瘠,喜欢阳光,有些松树如由日本引种到中国的黑松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。

价值高

松树的价值极高,木材可供建筑、电杆、枕木、矿柱、桥梁、农具、器具、家具等多种用途,各种松木的纤维素含量约为50~60%,木质素为25~30%,为制浆造纸工业重要的原料之一,也可用作薪炭材。由于其树姿雄伟、苍劲,树体高大、长寿,还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。除此之外,松树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。

松树特点简单介绍

松树的特点有:树型大、种类多、寿命长、适应强等。

1、树型大

松树的种类是比较多的,不过多数种类都属于高大的乔木,成熟之后高可达45米左右,胸径就有1.5米。且它的材质还比较好,有很多品种都是很有名的用材树种。

2、种类多

世界上种类将近有80多种,如黄山松,台湾松,湿地松,油松,安徽五针松,地盘松,台湾果松,班克松等等。

3、寿命长

松树的寿命比较长。有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品种寿命都在1000多年以上。不过具体的结果时间是不同的,有的品种养护五六年就会结果,有的要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会结果。

4、适应强

它对陆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,可忍耐50度的高温和零下60度的低温。耐贫瘠性能也很强,喜光,耐旱。

松树盆景的栽种技巧

1、避免积水

松树耐旱而不耐水涝,所以平时浇水应当避免浇水过多而引起盆内积水。如果浇水过多的话,将严重阻碍盆土内的空气流通,使原本疏松透气的土壤无法透气,这就容易引起烂根现象,继而导致枝叶萎焉和干枯,不仅影响观赏效果,还有可能导致松树死亡。

2、施肥要少

松树对肥的要求并不高,但有时为了促进松树的生长,我们往往通过采取追肥的方式来完成。但施肥也得讲究技巧,通常在每年的8-10月浇施一次稀薄液肥即可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不能急于求成,如果仅仅为了追求长势而施肥过多,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。

3、适时换盆

松树盆景一般每隔3-4年需要进行一次换盆处理,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,当然也可以在春季的2-3月完成。适时换盆换土可以为松树提供更为宽裕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,能让松树保持良好的长势。

松树有什么特点?

松树,是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,一大部分都是高大乔木。松树,通常高20~50米,最高可以达到75米。极少数为灌木状,比如偃松和地盘松。较幼时的树冠为金字塔形,树枝多呈轮状着生。幼苗出土、子叶展开以后,首先着生的为初生叶,单生,螺旋状排列,线状披针形,叶缘具齿。初生叶行使叶的功能1~3年后,才出现针叶,通常2、3、5枚成束,着生于短枝的顶端。松树的每束针叶根部都有叶鞘,但早期会脱落或宿存。松树的叶肉组织中的树脂道的位置在植株成年时非常恒定,通常分为外生、中生、内生等3种类型。

在松树针叶的横切面中,我们可以见到1或2个维管束,特殊环境下可在双维管束松树中出现维管束合并的情况。球花单性,雌雄同株。球果多数由种鳞组成,成熟后木质化。种鳞的裸露增厚部分称鳞盾,鳞盾先端的瘤状突起称鳞脐。有的树种鳞脐具刺,有的无。球果成熟时种鳞张开,种子脱落;不过少数树种种鳞则长期保持关闭状态。每个种鳞都有种子2粒,每个种子上都长有一个长翅,只有少数是短翅或无翅。

小枝松科是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科,有10个属、230多种,其中松属就有90多种,是松科也是整个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属。松树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森林树种,除苏门答腊松分布到南纬2度外,其余各种都自然生长在由赤道到北纬72度的山川原野上。尤其在温带地区,松属植物不但种类繁多,而且极易形成浩瀚的林海,所以松树有“北半球森林之母”的称号。

松树,对我们生活的这个陆生环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。它们能够承受-60℃的低温或50℃的高温,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、砂土、火山灰、钙质土、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,耐干旱、贫瘠,喜阳光,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。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,常2针、3针或5针一束。如油松、马尾松、黄山松的叶2针一束,白皮松的叶3针一束,红松、华山松、五针松的叶5针一束。松树为雌雄同株植物,而且孢子叶成球果状排列,形成雌、雄球花。雌球花单个或2~4个着生于新枝顶端,雄球花多数聚集于新枝下部。松树的球花通常于春夏季开放,不过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,需要等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,使雌花受精,并发育成球果(俗称松塔或松球,不是果实)。这种球果通常是在秋后成熟,种鳞会张开,而且每一个种鳞中都有两粒种子。

说到这个松属植物,它们中的绝大部分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,并且材质好,不乏栋梁之材。中国东北的“木材之王”——红松、北美西部广为分布的高大树种(高达75米)——西黄松、原产于美国加州沿海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——辐射松、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产的加勒比松、广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和北部的欧洲赤松等等,都是著名的用材树种。另外,松树的观赏价值也是众所周知的。在中国,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,例如北京北海、颐和园中的油松、白皮松,树桩盆景中广泛应用的五针松等,在一些名山胜地,也有很多是山以松壮势、松以山出名。比如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的黄山松、西岳华山的华山松、人间第一峰长白山的美人松……都是令游人叹为观止的美景。

松树的基本特性有哪些?

松树是松科松树常绿大乔木,极少数在特定环境下呈灌木状。主根发达可穿透岩石,侧根稀疏;树干粗壮褐色至黑褐色,深纵裂,常有油脂分泌;枝条轮生,一年1轮或2~3轮;叶片针形2~5针一束,四季常绿,束束向上;花果均为球形,单性花,雌性同株,花期2~3月,果熟8~10月;松树大多长的挺拔高大,顶风逆雪,充满阳刚之气。

松树的生理特点

松树种类较多在我国全境均匀分布,耐旱耐寒耐瘠薄,但怕水湿,在悬崖峭壁也能很好的生存,因此松树又称先锋树种,可用于瘠薄山场的土壤改良。松树是强光照植物,喜阳但也具有一定的耐阴性,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生长最佳。松树的寿命可长达数千年,是长寿的代名词,民间有松鹤延年之说,据记载,广西南山寺一棵不老松树龄达3000年。

希望采纳

西安难治性癫痫治疗的医院怎么选?

西安难治性癫痫治疗医院哪个好?

西安怎么治疗睡眠性癫痫病?

西安的医院里哪家治疗睡眠性癫痫?

西安的癫痫医院里哪家治疗继发性癫痫?

免责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上一篇:薰衣草种子(薰衣草种子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)

下一篇:二月开什么花(二月开什么花三月开什么花六月开什么花九月开什么花)

热门植物更多+

种植/观点更多+

    种植文章
  • 科普
  • 常识
  • 推荐
  • 龙牙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...
  • 罗汉果泡水喝的功效作用和禁忌...
  • 红花继木常见虫害及其防治...
  • 三色旋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...
  • 富贵竹叶子发黄怎么救 富贵竹叶...
  • 紫藤怎么修剪,几月份修剪...
  • 夏腊梅什么时候开花 夏腊梅香吗...
  • 绿萝叶子发黄怎么补救 绿萝叶子...
  • 冬季兰花管理技术...
  • 花店买花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...
  • 金钱树烂根怎么办...
  • 文竹叶子发黄怎么挽救 文竹叶子...
  • 黑法师叶子软枯了怎么办...
  • 红掌的叶子变焦变黑怎么办...
  • 含笑介壳虫...
  • 兰花什么时候分株最好,怎么分...
  • 更多+

    本站郑重声明: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请核实,风险自负。 网站统计

    Copyright © 2013-2020 All right reserved. 植物网 版权所有